【面向大海的海島紀事】海洋文化跨國影像創作展覽


面向海洋,從海洋素養培養起
 
基金會於2021年推展《海洋素養加強班》計畫,將海洋議題設為青少年學習與創作的主題,規劃海洋勞權、海洋垃圾、海洋信仰,及阿美族的海洋世界觀等四大面向課程。除靜態講座外,也安排實地田野調查,前往桃園草漯、宜蘭南方澳、屏東東港、花蓮港口部落等沿海城市,聆聽在地人分享故事,參與勞動累積身體經驗與感受,例如:學生跟著港口部落居民用海水醃製蔬菜,在礁石間採集海藻現吃,學習阿美族與大海相處的方式。這些豐富的體驗都將轉化成個人創作的養分,進而在專業影像創作導師指導下,完成傳達個人獨特海洋觀點的短片。
 
跨越國界,開啟跨國海洋課程
 
海洋議題不分國界,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也不僅限單一國家。《海洋素養加強班》與《青少年環境媒體教育計畫Here On Earth : Ocean Waters》進行跨國合作,推展青年以影像為媒介,呈現青年世代對全球暖化的關注。因此,臺灣、紐約、倫敦三學生地自2021上半年開始固定線上聚會,除安排各國藝術家分享其海洋議題創作經驗外,學員也定期交流各自的拍攝內容與創作進度,甚且在彼此的影片中互相幫忙,達到跨國與跨文化的合作。
 
影像銀行,共同經營海洋影像
 
除線上課程外,計畫也執行影像銀行(Image Bank)活動,讓不同國家的學員從海洋故事、海洋汙染以及海洋生態三大面向發想,去觀察周遭事物,採集生活中相關的影像。有不少學員就前往離家最近的海邊或河口拍攝,漁市中碩大的魚頭特寫、河口邊遊憩的人們與垃圾同框,抑或一段娓娓道出海洋故事的訪談,都呈現了學員觀看世界的觸角。藉此學員能看見不同國家的影像與關心的海洋議題,進而思考如何結合到自己的創作中;縱使因距離無法共同拍攝,但透過貢獻與使用影像資料庫,學員成為彼此創作的夥伴。
 
線上線下,展覽傳達海洋觀點
 
每期計劃結束時,學員皆會完成一部短片,作為向外發聲的媒介。2021年因疫情嚴峻而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以線上影展方式呈現;2022年基金會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首次合作,期能分享給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民眾,突破過往以影像為主的觀眾群,故選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辦實體展覽。現場除集結2021與2022兩年的國內、外同學的短片作品,形式涵蓋紀錄片、實驗片及動畫片,同時展出「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」專案以「海洋」主題進行創作的攝影作品,展區皆為學員親自設計規劃,並讓創作者進行現場導覽,跟民眾直接交流,讓社會認識年輕世代對海洋的情感與觀點。

--

《展場資訊》
2022年6月8日【世界海洋日】精彩開展
展出地點|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-自然學友之家
展出日期|即日起-7月(每日9點至17點,週一公休)
#免費入場,歡迎參觀

《特別感謝》

參與指導的專家們:
伊祐.噶照、李旭彬、李麗華、吳孟真、沈可尚、金磊、阿洛.卡力亭.巴奇辣、陳敬寶、陳珮瑜、葉靜倫、黃嘉俊、温淨淳、溫宗翰、曾吉賢、廖大慶、劉欣維、謝珮雯

合作單位:
te'nas海人野廚計畫、RE-THINK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、東港東隆宮、東港東隆宮大漢樂團青少年組、東港開基共善堂、洄遊吧、莎娃綠岸文化工作室、綠色和平東亞分部  

《合辦單位》
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