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3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】暑期創作馬拉松

影像學院4月開課以來,同學們經歷了共同的演講課,打開對攝影與短片形式的想像,觸及當代影像內涵的討論,並開啟了「蒙太奇」的思考意識。同學也拿起拍攝器材,進行小的攝影與短片創作練習,包括:使用即可拍、拍攝生活中重複發生的15分鐘,以及運用「什麼是紀錄片」的命題去訪談身邊的人,並在每一次的練習後,跟專業講師與同儕討論,從中累積影像知識與創作自覺。
緊接著暑假的來臨,同學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經歷一場影像的創作馬拉松!在三天兩夜的密集課程中,同學反覆經歷聽課、創作、討論的循環,透過「做中學」展開影像創作的各種嘗試,實際感受動、靜態影像創作異同的與可能性,回頭反思自己的創作傾向與盲點,也為接下來的移地田野拍攝打好根基。
 

全體必修課|LIGHTBOX 攝影圖書室,打開攝影書

講師:曹良賓/攝影家、藝術評論者
坐落在台北市小巷內「LIGHTBOX 攝影圖書室」,致力於收集與保存台灣的攝影出版本,也是不少攝影愛好者吸取養分的重要空間。創辦人曹良賓老師除了為同學導覽空間,開放讓同學自由翻閱攝影書籍外,也分享了如何觀看影像,如何更深入去「閱讀」與「分析」影像?不僅是看見影像的技術與視覺層面,也能將影像置於脈絡中,更全面地去理解其欲傳達的觀念。經過一個下午豐富的觀看與討論後,同學更能體會閱讀攝影書的樂趣,也理解到作為創作者,如何藉由出版物形式與讀者溝通。
 

靜態影像選修課|自我的解構與再現,人像攝影拼貼術

講師:吳孟真/當代攝影藝術家
人像攝影一定是平面的嗎?吳孟真老師將同學分成兩人一組進行對話,讓雙方觀察與了解彼此的特質,並以此認識為基礎,拍攝不同角度與距離的照片數十張,進而以此為素材來做切割、撕揉、黏貼,折疊,重組照片中的視覺元素,拼貼出對方的面貌。接著,同學還有機會以對方「幫自己拍攝的照片」為素材,結合能夠「說明自己喜好或性格」的影像或文字,拼貼出自己的模樣,藉由這樣的過程,體驗到人像攝影的不同可能。
 

靜態影像選修課|不同距離的凝視,影像質地工作坊

講師:張卉欣/新銳影像創作者
當你看到一張拍攝物件的照片,你被什麼吸引?是它的樣子、形狀、質感,又或是它與周遭其他事物的關係?張卉欣老師帶同學發現同樣的物件,會因為拍攝「距離」的不同,「框取」方式的選擇,讓物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敘事脈絡,進而表達出拍攝者的觀點與意圖。而當拍攝者更有意識地觀察被攝物的質地,有機會在不同角度、尺寸的轉化之下,讓物件有不同的呈現方式;此外,同學也透過兩張以上的影像拼貼,練習編排讓「抽象」與「日常」的影像並置,帶來影像詮釋的全新可能。
 

靜態影像選修課|社群臉譜,攝影與網路的超連結

講師:陳郁文/錄像裝置X新媒體藝術家
社群媒體已然成為現代日常主體,每日都有無以計算的影像持續上傳。陳郁文老師帶領同學們重新審視社群媒體上的影像,從中梳理出使用者的生活背景。同學們隨機抽取「美食部落客」、「次文化青少年」、「文青」等有既定印象的虛擬身份,並透過網路上穿觀察,推想該人物的社群帳號、影像應該會是如何,並實際執行拍攝。創作過程中,同學們發現同類型社群帳號中,往往使用相同構圖、角度,甚至連畫面中出現的背景陳設都有類似公式,進而反思看似自由的網路平台,其實無意間框限了人們拍攝影像的獨特性。
 

全體必修課|有誌竟成!第一次做攝影書就上手!

講師:周武翰/犬吉工作室主持人
一本小誌攝影書如何誕生呢?周武翰老師帶領同學從認識材料、選用紙張、縫製內頁,到製作封面封底,逐步完成小誌的骨架;除了傳統的「紙張」材質外,這次老師更邀請同學挖掘家裡的布料,不少同學帶來了具有故事的布料如:媽媽的舊衣、喜愛的絲巾,以前的褲子等,為封面封底創造不同的質感與敘事;同學接著選擇過去課程拍攝的照片,運用剪裁、黏貼、結合其他帶來的日常材料,為小誌內頁注入血肉,完成具有自己獨特觀點與觸感的攝影書!
 

動態影像選修課|剪輯回憶的重量,我的家庭影像

講師:曾吉賢/南藝大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主任、洪淳修/紀錄片導演
從小到大,我們都有被家人拍攝的經驗,這些影像能夠說新的故事嗎?這堂課請學生課前蒐集兒時的家庭錄像,並採集更多以「家」為主題的影音素材。藉由創作重新思考時間對於家的累積,體會家庭成員間彼此的細膩互動與家庭事件帶來的影響,藉此梳理家庭之於自己的意義絲線,進而在課堂中重新剪輯過去與現在的影音素材,以影像編織自己與家人的關係,剪接出獨一無二的家庭回憶。
 

動態影像選修課|動手玩創意,關於物件動畫的故事

講師:楊詠亘/動畫導演
想做動畫,除了手繪還有其他方法嗎?楊詠亘老師讓同學先從家裡選出「對自己有意義、或是最能代表自己」的三個物件,同學帶來五花八門的物件包括:撲克牌、相機、膠捲、簽字筆、鑰匙圈等,多數不具有可自由移動的關節,考驗著同學的觀察力與想像力,設法讓物件動起來,再運用簡單好上手的手機軟體逐格拍攝。在每一張的影格中,細膩反映物件之個性與互動,甚至述說一個故事,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逐格動畫。
 

動態影像選修課|色彩、光影與物件,影像特效實驗室

講師:温淨淳/複合媒體影像創作者
影像特效只能使用電腦後製嗎?温淨淳老師讓同學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物件,運用顏色、材質和質感去描述感受與敘事,同時仔細觀察材質特性,並敏銳於框取的角度與視覺效果。同學嘗試組合油、水和顏料等液體、混搭彩色玻璃紙製造光影輪廓,創造出有別於軟體後製的效果。透過實際動手操作,同學更能意識到影像是被產製,而畫面本身能夠營造出情緒氛圍,也強化了同學使用影像傳遞感受與抽象概念的能力。
 

動態影像選修課|誰在膠捲動手腳,手工電影加工廠

講師:吳梓安/實驗影像創作者
膠捲除了本身的影像外,還能玩出其他可能嗎?吳梓安老師帶來大量的空白膠捲與豐富的素材,包括:顏料、指甲油、貼紙、亮片貼、去光水、打洞機等,讓同學發揮手工魂加工膠捲,有時是加法—在膠捲上增加內容;有時是減法—在膠捲上除去內容,進而製作出含有豐富意象的膠卷,再交由老師示範膠卷的剪輯,並使用放映機播放。更有趣的是,當投影膠卷畫面,搭配上同學過去拍攝的影像時,疊影效果帶出意料之外的影像趣味,讓現場驚呼連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