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洋素養加強班】如何修練報導寫作魂

 

課程講師|葉靜倫(公益媒體Right Plus多多益善 創站主編)

課程介紹|

課程一開始,葉靜倫老師先帶大家練習在報導中建立同理心的過程,他舉自己近期的專題「無障礙潛水」為例,分享一張看似一般的潛水照片,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其中一位潛水者失去了雙腳,卻仍能優游海中,點出「在海裡,拋開拐杖與輪椅,我們自由而平等」的體悟,進而邀請學生回頭反思在陸地上身障者面臨了怎麼樣的障礙環境?讓學生分組討論不同障礙狀態(包括:輪椅使用、視障、聽障、脊隨損傷)在日常生活中分別會遇到哪些困難?以及他們如何「知道」身障者會遇到這些問題?學生普遍想到的行動不便、他人異樣眼光,或是與人溝通的困難,而這些想像大多來自新聞媒體與網路資料。

靜倫老師接著分享作為採訪者,往往缺乏跟受訪者一樣的生命經驗,必須要真誠地不斷詢問與探詢,謙卑地理解對方的生命狀態,才有機會慢慢建立起關係,讓受訪者更能安心地分享;同時,受訪者的生命經驗通常是跟外在環境互動下的結果,因而需要擴大到「公共性」的思考,例如:當身障者提到潛水讓他們感到自由,那報導者就要回頭反思多數的身障者會遇到哪些障礙?進而延伸討論到環境中存在著資訊、物理、交通,以及設施等障礙,而正是因為這些環境上的不友善,才造成人的障礙。

最後,回到採訪者的自我訓練,靜倫老師分別闡述三大重要能力:求證力、提問力、整合力。求證力部分,老師強調「不要對任何理所當然的事情或權威照單全收」,在看到任何資訊時,都要往前溯源至原始資料,思考報導的出資者、製作者以及發布者的利益關係,才不會被假新聞牽著走,或不小心成為錯誤資訊的傳遞者。而培養提問力則是需要「練習在生活中的每個地方問問題,甚至可以用問題去回答問題」,老師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,不斷操練問問題的能力,對象可以是牛肉麵店老闆、旁邊等公車的人,路邊攤老闆等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,等到需要正式採訪時,自然能夠有源源不絕的問題。再者,整合力則是關乎一個畫面如何成為一個「需要被討論的問題」,這牽涉到報導的「公共性」,採訪者需要整合蒐集到對問題的理解與分析,例如:有關無障礙潛水的報導,除了分享無障礙潛水的美麗外,也會探討無障礙環境的問題。

課程結束前,靜倫老師則透過一張街友躺在路邊的照片,鼓勵學生課後練習「從畫面到問題,從問題到議題」的過程,思考畫面當中有哪些有違常理的地方?有人受到什麼傷害嗎?或是未來有人可能受到傷害?以及這件畫面是否被報導,對畫面的改變會造成什麼影響?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任何畫面都可以做以上練習,從一件普通的事件中去發掘報導的公共性,並釐清報導的意義,這對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報導者是相當重要的練習。

課後練習|

■從畫面到問題,從問題到議題:
從街友躺在路邊的畫面(投影片投出畫面),思考以下問題:
-畫面中發生了什麼有違常理的事?或你認為應該發生但沒有出現在畫面中的事?
-是否有人受到傷害?什麼樣的傷害?
-現在沒有人受到傷害,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會有人受到傷害?
-如果都沒有人報導,這件事情還算有發生嗎(畫面是否改變)?
-如果有人報導,這個畫面會有什麼改變嗎?

課程花絮|

相關資源|

■「臺灣公民對話協會」公益議題媒體Right Plus 多多益善:https://rightplus.org/

更多影片|

■海洋素養加強班課程精華短片:https://youtu.be/2m4TNLfdIFY
■學生海洋影像創作線上看(為跨國合作計畫,內含臺灣、英國、美國三地青少年拍攝的短片):https://hereonearth.world/fil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