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1不簡單生活節】策展、布展與展覽,專屬青少年的發聲場景
經過將近半年的課程與創作練習,來自臺灣各地的青少年,透過近五個月時間,在專業影像藝術家、導演與攝影師指導下找出關注的議題,完成屬於自己的個人創作。有了作品,亦少不了發聲的舞台,這屆發聲影像學院選在人文薈萃、藝文活動興盛的松山文創園區進行展出。
 

步入美術館,策展人與青少年的靈感交流

影像作品離開螢幕後,展出形式亦影響觀看,需要考量部分絕非照片印出、貼牆如此簡單。展覽前一個月,發聲影像學院辦理為期三日的策展工作坊,帶領同學們一同參訪國家人權博物館-景美園區、臺北市立美術館。除欣賞當期展覽之外,現場亦邀請策展人、參展藝術家親自導覽,分享創作作品與展覽陳設的巧思。
 
在人權館中,同學們參觀了《Ayo-Ayo!明天應該會更好-移動人權特展》,並邀請負責策展的害喜綜藝的藝術家夥伴們,跟同學們進行導覽。景美園區多為狹小的古蹟空間,亦能同時帶出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瓶頸,展場環境與主題的搭配,讓人不禁讚嘆藝術家策展的巧思。
 
而在北美館的《臺北美術獎》展覽現場,發聲影像學院邀請了三位入圍該獎的田倧源、吳梓安及汪紹綱藝術家帶領同學們導覽。美術館中每位藝術家擁有較大的展出彈性。田倧源團隊的〈未來神豬博物館〉展區中,田野的影像、物件作為素材,藝術家重新以「博物館」的概念進行陳列,讓觀者能以不一樣的視野來思考臺灣的神豬文化;吳梓安〈此岸:一個家族的故事〉是曾在多個影展放映的影片作品,如今要在美術館呈現,梓安除了運用物件重現過往住家環境的樣貌,CRV、幻燈片機也提供更多元觀看作品的形式;汪紹綱的作品〈鳥兒持續的在歌唱〉除了有錄像、手繪塗鴉外,亦有一群青少年表演者進行現場表演,紹剛也特別與同學叮嚀,這些看似隨意的肢體動作演出,其實都是透過精心規劃,所有在展場發生的事物,都該被細膩地構思與執行。
 


照片:同學於北美館欣賞吳梓安講師的展覽作品。

 

華麗還是務實?策一個好展覽不簡單

有了前一天豐富觀展經驗,以及藝術家、策展人的分享,同學們也開始思考「那我的展覽該如何來呈現?」。工作坊第二日,發聲影像學院邀請展覽整體設計〈創坊設計〉的彭健宇、黃郁涵設計師,跟同學介紹展區規劃,兩位設計師根據同學們作品主題、概念,發想出入口意象及公共區的設計,並規劃攝影、短片作品的陳列區域。
 
緊接著,在藝術家吳梓安、吳孟真、施昀佑與張允菡的指導下,同學們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展覽。有人深受北美館展覽啟發,發想出非傳統的展出形式,但講師也不時提醒,華麗呈現是否貼近主題?複雜的陳列方式能否執行?擺放哪種高度更適合觀看者?在發想各式創意時,同樣也要顧及實用性,甚至連周遭同學的擺設風格,彼此會被牽制。
 

 
經過不斷的來回討論,同學們一起完成了展覽設計。2022不簡單生活節-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成果展,順利開展!


照片:展覽現場的佈置,同樣由青少年們起此協力完成。


在攝影組的展區中,鄭安倫同學想呈現喜愛Cosplay同學在打扮前後的樣貌,設計將照片前後懸掛,讓觀者透過移動觀察感受作品的變化;以拍攝海灘廢棄物為主題的張又懿同學,則將照片貼在地板上讓觀者步入作品,呈現踏在沙灘上所見海廢物品的視角;而以身邊朋友的哀傷故事為主題的邱文貞同學,則是選用投影機輪作為展出方法,透過不同時序來輪放照片,營造出如同浪潮層層堆疊、退散的影像形式。


照片:胡渝靜同學作品講述許多臺灣風景區中遊客的奇特行為,並選用落地告示牌作為展出形式。


而在短片組的部分,本屆創作學員的作品,許多皆以「家」的意象出發,不管是採訪父母親的紀錄片,或透過實驗影像闡述離家上大學的轉變,展場設計師亦在規劃時以「家」的意象為主軸,在短片組的展覽區域地面畫出住家格局的邊線及門框,讓同學可以根據自身創作主題,共同決定彼此擺放的位置及方式。
 
其中,吳泉裕、彭祥瑀同學皆以父親為拍攝主題,選用了「客廳」作為作品展示的場景,泉裕同學的作品有很多小時候的家庭影像,也特地從家裡搬來茶几、電視櫃,並使用舊映像管電視來放映作品;而林麒右、陳允諒同學的作品主題,圍繞在校園的同儕關係與升學壓力,選用了「書房」作為展示場景,並共同陳設與彼此主題相關連的書桌樣貌,看似常見的學生書房,卻有著與影片人物相關連的擺設巧思。


照片:吳泉裕同學父親為總鋪師,亦特別在展場中呈現家中用餐時的擺設。

 

周邊小事件,展區現場的大師講座

在展覽現場,除有學生作品展外,發聲影像學院亦辦理兩場次的現場活動。分別是《攝影臺灣|影像追尋的旅途》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,邀請紀錄片監製,同時也是發聲影像學院的講師黃建亮導演主講,與同學們分享作為一位影像創作者,在臺灣這塊島嶼上我們可以運用攝影,關注哪些不同的議題面向。
 
而在《什麼是攝影教育?》講座中,則邀請到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郭力昕院長、LightBox攝影圖書室曹良賓館長、攝影家及臺北藝術大學陳敬寶講師,一起來聊聊攝影教育的各種面向。從現今臺灣缺發攝影教育的瓶頸出發,探討影像教育與校園教育的關聯性,以及在科技發展之下,觀看與使用影像的素養又有何急迫性?
 


照片:三位臺灣重要的攝影教育者,來現場與民眾、同學一同座談。

 豐富的作品交流、扎實的影像講座,在這三月週末的松菸園區中,臺灣的青少年觀點不再被輕視,透過優秀的影像作品,向世界傳達屬於自己的聲音。
 

學生成果線上展|

攝影組—9組靜態系列作品
短片組—11部動態作品

延伸閱讀|影像學院2021年課程花絮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