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台灣國際兒童影展「兒童評審團」培訓營

自2004年起,公共電視和富邦基金會每兩年舉辦一次「台灣國際兒童影展」,兒童影展,顧名思義「兒童」是影展的核心與主體。影展廣邀來自各國優良的影音作品,讓孩子們透過影片,可以認識身處的地球村,讓多元的文化,豐富、擴大孩子們的視野!2019年開始,富邦文教基金會展開「兒童評審團」的培力計畫,透過一系列的培訓課程,培養孩子們欣賞影片、分析影像及溝通敘事的能力,進而在影展中選出最能代表兒童世代的作品!

成為評審之路

經過第一階段的訓練後,2020年兒童評審團正式成軍,分別由14位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所組成!第一階段的訓練,讓每位小評審已經具備了欣賞和分析影片的能力,第二階段再更進一步,由竹子老師、丹琪導演、帥雄老師進行專業的「審片訓練」!

一部片子看三遍
第一天由竹子老師分享看片的方法,小評審們以此方法,練習看了三部片並進行討論。

小組討論中可以看見評審們不同的觀點。其中一個短片有「眼睛手術」的畫面,「理性」走在前頭的同學,雖然畫面有些不舒服,但是腦中思考的是,畫面是怎麼拍成的?期待透過後面兩次看片,再多確認一下。「感覺」走在前面的同學,看完第一次後,已經開始哀號,覺得很可怕,希望不要再看了!

在這樣的差異中,竹子老師提醒同學,每一個人都不一樣,各自會有不同的喜好,尤其在面對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影片時,避免第一時間就否定掉,可以透過創作者的分享概念,再做進一步的思考,並再聽聽其他評審的建議,因為每部影片都是由一群辛苦、用心的攝影團隊所完成,換位思考,我們也不會希望用心製作的成品,立刻被否定掉,保有一顆開闊的心,是成為評審重要的條件和特質!

圖1 小評審們進行看片後的討論

看完片後,小評審們進行第二次的「手做膠捲」有別於第一次是個人完成,這一次要挑戰一起製作約4分鐘的膠卷(一秒24格,共5760格),過程中會交換時間,讓大家挑戰如何融入夥伴,而非一枝獨秀。創作初期還算容易,交換位置的創作,將難度一次次的調高,考驗大家如何在不影響他人的創作之下,再加上其他元素使其更加豐富!製作膠捲的過程中,大大地提升了評審們的耐心、觀察力和團隊合作!最後,竹子老師現場放映了團隊的作品,教室內充滿了歡笑和驚呼聲!

圖2 小評審們合力製作膠捲

圖3 小評審精心挑選製作膠捲的材料

來去「電影蒐藏家博物館」
小評審們培訓的其中一站,到了「電影蒐藏家博物館」,認識電影的由親切又專業的導覽姊姊為大家做介紹,博物館共分成了四個「黃仁館」、「大基館」、「金宏館」、「特藏館」。

「黃仁館」的架子上成列著整齊的紙盒,盒外面貼著各個電影從業人員的名字,盒內放著一份份黃仁先生蒐集的剪報和評論,有許多的人物是小評審們未曾聽過的,大家好奇地翻閱著剪報!

圖4 黃仁館展架

「金宏館」展示了李衍宏先生所製作的戲服和道具,當導覽姐姐將黑色的簾子一拉開,小評審們不約而同發出了大大的「哇喔!」聲,古裝劇的衣服一件件映入眼簾,有平民、士兵、皇上皇后、大臣的等等,服裝的作工非常精細,尤其是皇宮貴族的,近看的時候更不得了,龍鳳、繡花的圖案都栩栩如生,小評審們興奮的穿梭在衣櫃間,這些衣服的年紀都可以當評審們的爺爺奶奶了,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衣服,大家努力地忍住想要摸衣服的衝動,只能張大眼睛用力欣賞!

圖5 各式戲服整齊排列

圖6 皇上的龍袍,做工非常精細

「大基館」紀錄了攝影機、照相機的發展史,裡面收藏了許多骨董級的機器和鏡頭,市面上都已經看不到了,小評審們新奇的轉著發條、瞇著眼睛看超級小的鏡頭,認識各式的器材。

圖7 各個時期的錄影機

圖8 大基貿易行歷史足跡

「特藏館」中放了各式尺寸的膠卷和一盒盒的膠卷盒,膠捲盒看起來薄薄的,但實際拿起來卻是非常重的!現場小評審們也實際嘗試操作「倒片機」,倒片時要雙手雙眼並用,一手規律的轉手把,速度要維持、一手小心的拿著膠捲的兩側、雙眼仔細的做確認,一開始捲還輕鬆,但是隨著倒片慢慢接近尾聲,重量也越來越重,會需要花更大的力氣。​參觀了「電影蒐藏家博物館」後,讓小評審們對於電影相關的事物,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與體驗!

圖9 小評審們認識倒帶機

打開感官看電影
第二天由丹琪導演分享另一個看片的方法,是用【感官】的方式做發現和紀錄。
看片以先,導演帶領小評審們回想在電影中會「看見」、「聽見」和「感覺」什麼?每人輪流發表,總共進行三圈,透過一次次的刺激,大家發現了更多的細節,甚至是之前沒想過的。在列出「感覺」的過程中,有許多看起來非常相似的,例如「悲傷/難過、害怕/恐懼」,一度讓大家非常的困惑,討論是否為「重複的」答案?導演並沒有直接給予答案,而是讓每位評審們進行辯論式討論,從中釐清並整理不同的想法。結束討論後,接著就進行看片的練習,第一次純享受、觀賞就好,第二次可以記錄有無什麼畫面牽動了我?並接著問自己,為什麼會有這種的感受?

圖10 丹琪導演分享

短片《銅板少年》引起小評審們很大的共鳴,因為故事背景是熟悉的校園,看到片中的老師不願意收取由銅板湊成的活動報名費,又再看到小男孩是那樣努力想要換錢,但是又要顧及父親的感受等等,小評審們紛紛表示這個老師太過分了!丹琪導演引導著同學進一步去思考,若跳脫從小男孩為主的「觀點」和「立場」再來看片,若是以老師、或是父親的角度去做討論,會不會有其他討論的可能性?

圖11 同學排隊繳交費用,圖片來源:《銅板少年》劇照

短片《亮亮與噴子》,角色關係讓小評審們一頭霧水,疑惑「噴子」到底是誰的小孩?導演帶著大家一起釐清角色關係後,就進入到討論電影的「色彩和鏡頭」。《銅板少年》教室、制服、街景的顏色,白色、灰色居多,給人單純的感覺,《亮亮與噴子》演員的服裝、牆壁的塗鴉、各式場所,顏色鮮豔許多,呼應了較為複雜的劇情。鏡頭的使用上,兩部短片一開始都是主角在房間的畫面,阿泰坐在書桌前數銅板,鏡頭固定在一處,亮亮在房間內更衣、看行事曆等,鏡頭隨著角色不斷做切換。小評審們討論到,固定的鏡頭畫面比較清楚,但變化性就小一點;鏡頭轉化快的,會引起好奇心,但也會讓人有昏頭的感覺!​

圖12《亮亮與噴子》色彩鮮豔,圖片來源:《亮亮與噴子》劇照

圖13《銅板少年》色彩以白色、灰色居多,圖片來源:《銅板少年》劇照

短片【翔翼】,帶給小評審全新的觀影經驗,「開放式結局」讓小評審們滿頭問號?不斷詢問結局到底是什麼?怎麼沒有交代?這樣看不懂啦!丹琪導演同樣沒有給予答案,帶著評審們回想、蒐集影片中的畫面,推想這部片可能想要傳達的是什麼?沒有清楚結局的影片,讓小評審們學習往看不見的「情感面向」做思考並打破「標準答案」的慣性思考。 

圖14 兩兄弟漫無目的在街上閒晃,圖片來源:《翔翼》劇照

簡易實用的拍片技巧
第三天是由帥雄老師分享拍攝影片的方法和技巧,幽默風趣的介紹,吸引了大家的目光,現場歡笑聲不斷。
帥雄老師不藏私的和大家分享了多個實用方法,如:拍照錄影最怕手抖晃到鏡頭,如何預防呢?「夾緊雙腋」就對啦!拍攝時可使用「井字構圖」,讓主角出現在左線或是右線上,拍出來的照片就會不一樣!設計腳本時,先想好要如何安排遠景、中景、近景、特寫的鏡頭,和鏡頭的帶動方向(上下、左右、圓弧),可以讓拍攝的過程更加順暢。介紹完拍攝方法後,帥雄老師再列出三種常見的腳本形式,自己擔任演員,讓小評審們實際地練習一次,為下午的創作做預備!

圖15 小評審們練習夾緊腋下、拿穩手機

圖16 小評審們進行拍攝練習

下午的課程,帥雄老師介紹了「i movie」剪輯軟體,一步步帶領小評審學習影像剪輯,完成後,各組抽主題(介紹兒童評審團or 2020台灣國際兒童影展),並設計腳本,還要再加碼融入挑戰題。各組需要使出渾身解數,在有限的時間、場地、素材中進行影片的發想,帥雄老師穿梭在小評審中,給予設計腳本的建議、解答拍攝時的問題、幫助同學臉部打光等,各組也互相幫忙,擔任彼此的臨時演員!短短的幾個小時內,各組發揮了強大的團隊力和創作力,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!不僅完成影片、寫下創作想法,還和另一團受訓的大哥哥大姊姊進行作品的發表與介紹。

創作的時候,有的組別擅長文案發想,一下子的時間就完成內容的編排,有的組別則是對於後製剪輯特別有天分,即便是第一次製作,也能精準地掌握到畫面的長度與配樂的使用。最後的發表會上,小評審們雖各個緊張,但仍是穩穩地站在台上和大家介紹’,其中一個分享引起眾人哄堂大笑,小評審說:「我們是受審片訓練的,不是拍片訓練的,影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請大家多多見諒!」

三天的課程,小評審們白天認真學習審片的方法,親嘗創作的過程與不易,回家後繼續完成回家功課!相信小評審們都有著滿滿的收穫與突破!期待小評審們在2020國際兒童影展的表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