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我們不是來當志工,是一起來學習成為志工。」Lightbox攝影圖書室總監曹良賓在課程一開始的這句話,成為接下來一系列培訓課程重要且深刻的提醒。這不只是一次導覽培訓,更是為台灣攝影環境注入新生代聲音的實踐。
第一個以「台灣」為名的國際攝影節
兩年一度的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(Taiwan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) 是全台第一個以「台灣」為名的國際攝影節,由 Lightbox攝影圖書室主辦,聚焦攝影藝術與社會議題的交會,涵蓋「主題展覽」、「國際論壇」與「公眾活動」三大核心。邀集國內外藝術機構與專業人士參與,促進跨文化交流,實踐藝術民主化,讓更多人透過攝影認識台灣,也以攝影回應台灣。
將迎來的第一屆首度辦理,以「民主的相機」為主題,提問:影像如何參與民主?攝影又如何作為一種公民實踐?這個問題不只向觀眾發出邀請,同時也邀請台灣的青少年,加入攝影節導覽志工的行列。
導覽志工培訓課程與基金會合作,廣邀曾參與「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」的學生,開設培力課程,培養下一代具備公共意識的影像行動者。
認識展覽:民主的實踐與影像的公共性
此次導覽志工的任務包含三大展區,圍繞「民主的相機」主題,分別從攝影經典、在地創作與民主行動三個層面出發,編排出橫跨國際與本土、回應當代台灣的影像思辨。
展區一:《史泰德與法蘭克——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》
由德國傳奇出版人 格哈德・史泰德(Gerhard Steidl)親自來台策劃,此展聚焦其與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 羅伯・法蘭克(Robert Frank)長達三十年的合作軌跡。其代表作《美國人》(The Americans)攝影集被視為攝影史上極具重要性的作品,徹底改寫了紀實攝影的鏡頭語言與視角,以局外人觀點銳利卻細微地解剖美國社會,不僅影響後世的攝影發展, 在政治、文化史上也具劃時代意義。展覽呈現兩位大師對攝影書出版的極致追求,觀眾可見珍貴的編輯筆記、印刷樣本與往來書信,實地理解「書籍如何成為一種民主化的藝術形式」。
展區二:《在我們得獎之後——New Wave 台灣新銳攝影創作展》
本展為 2024 年首屆「New Wave攝影創作獎」的延伸計畫,從 398 件投稿中脫穎而出的 15 位得獎者,以影像回應當代社會的多元議題。從徵件辦法到評審制度,整體設計強調開放、平權與公共性,體現攝影不只是競技場,更是民主對話的平台。
作為獎項結果公佈後的延伸事件,New Wave 台灣新銳攝影創作展以「在我們得獎之後」為題,在發掘與支持臺灣創作新秀之際,將展覽視為一個全新的創作起點,與創作者在喜獲攝影創作獎項後,持續前行。
展區三《親愛的台灣,戶外影像展》
作為本屆攝影節的重要戶外展區,本展由三組藝術家與三個本土民主實踐組織合作完成:台灣共生青年協會(轉型正義)、g0v台灣零時政府(民主創新)與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(民主防禦)。藝術家透過影像回應組織行動,展開一場以視覺作為媒介的跨界協作。
「親愛的台灣」作為一個開啟對話的問候語,不僅是象徵著組織/社群間彼此的對話,也是藝術家們與其來回討論思考的過程,亦像是有人伏案振筆,寫下一封封給台灣的書信,勾勒著彼此對於台灣未來的想像。展覽最終轉向提問觀眾:「你對民主的想像是什麼?你的日常中,是否也正在守護民主的風景」
從學習到實踐:影像教育回到公共場域
為期兩日的初階培訓從展覽導讀、議題共學到導覽實作,同學們不只是學習如何轉譯龐雜的展覽資訊,更被鼓勵思考:導覽不是「告訴別人什麼是好的」,而是「與人一起發現影像中的世界」。
在實作討論環節,同學們依據自己的興趣與感受,從展場中挑選出特別有共鳴的展品,開始嘗試分類與進行敘事架構的建立——有人以「時間」串起不同創作的主題脈絡,有人則聚焦於「影像與公民行動」之間的關係。一次次來回討論選件的理由、導覽的動線與邏輯、如何平衡背景知識的深度與觀眾的吸收程度,也嘗試從自身的經驗與感受出發,發展出能引導觀眾思考的導覽內容。
除了內容層面,同學們也回顧自己曾經參加導覽的經驗。有一位同學分享,他曾遇過一位非常熱情的導覽員,充滿熱情地介紹每一件作品,卻完全沒有注意觀眾的聆聽狀況,語言也過於艱澀難懂,讓人感到壓力與疲乏。「即使導覽員再有熱情,如果沒有顧及觀眾的理解和節奏,也很難真正建立起對話的可能。」這樣的觀察讓同學們意識到:一場好的導覽,不只是內容準備充分,更在於能否與觀眾建立關係。如何以友善的語氣建立信任感?如何調整語言,讓知識不失深度又能清楚傳達?如何照顧不同年齡、需求或文化背景的觀眾?如何在導覽中傾聽與應對觀眾的反應?這些細節,正是從學習走向實踐的重要一步。
民主的相機,正在轉向你我
本屆 TIPF 攝影節以「民主的相機」為名,強調攝影不只是紀錄,更是參與;不是旁觀,而是介入。而這群來自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的青少年,正以自己的方式回應——用理解與行動,讓藝術的力量延續於每一次對話之中。
導覽志工初階培訓順利落幕,接下來還將展開進階實作的課程,並搭配線上讀書會與共同筆記的累積,深化對展覽議題與藝術創作的理解。同時也安排同學參與主題講座,協助拓展知識視野,豐富導覽內容的厚度與廣度。
這不只是一次志工任務,更是一段持續的學習旅程。透過多階段、跨形式的培力設計,讓這群青少年從認識展覽、練習表述,到回應社會,逐步建構起屬於自己的問題意識與公共參與姿態。當他們站上展場,在展期間帶領各年齡層的觀眾閱讀影像,理解議題,所傳遞的將不只是作品的背景,更是對民主、藝術與未來的提問與想像。

(攝影|三月影像 許博彥)
延伸網站|
■台灣國際攝影節:
官方網站
■台灣國際攝影節:
追蹤更多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