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】正式成立,教案開發工作坊開跑!

長期耕耘影像教育的巡迴電影學校計畫今年度有了全新的企劃,為了更有規模的發展與擴大,基金會與中央大學簽訂產學合作計畫,成立台灣電影研究中心,並推出了全新的「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」。

自2014年起,基金會開展全國的電影入校課程,我們發現高中職學生在過程中,得以逐步培養觀影習慣,理解到影像的設計與安排,進而提升媒體識讀的能力。此外,藉由不同類型的課程合作模式,我們也看見教學現場教師的需求,尤其在108課綱的推行下,老師需要開設多元課程,這也大幅打開了影像教育入校的空間。因此,基金會正式邀請長期同行於影像教育這條路上的夥伴—中央大學文學院林文淇院長與法文系助理教授史惟筑,成為計畫主持人,連結學院電影專業與師資培育的強項,並在延續影像扎根校園的基礎下,選擇適合課堂時數的「短片」來發展課程,與影像創作、理論解析、教學活動等專業影像教育工作者協力,共同研發老師能夠獨立操作的教案,讓影像教育能更彈性地進入校園。

今年寒假,我們舉辦了第一次教師工作坊,邀請全台曾參與巡迴電影學校研習的老師,擔任第一批種子教師,共同開發《移民》與《爸爸的房間》兩部短片的教學活動教案。在兩天的研習中,專業影像教育工作者孫世鐸引領大家進行《移民》的影像分析,動畫導演楊詠亘則帶大家看見《爸爸的房間》中的動畫安排與設計;除了影像語言的知識外,兩部片也發展了增能延伸課程,例如:《移民》展現了默片的輝煌時代,影像中藏有肢體、表演、及物件互動的細膩安排,課程就邀請到「野孩子肢體劇場」創辦人姚尚德帶大家從認識身體線條開始,透過開展身體、善用身體與道具間的延展,意識到肢體如何傳達情緒,甚至製造出影像上的張力。動畫延伸課程部分,藝術家許岑竹打開大家觀看動態影像的可能性,從介紹動畫的起源開始,再跳脫傳統動畫的印象,最後甚至挑戰電影的框架,讓大家觀看所謂「奇特」的影片,嘗試理解創作者如何透過實驗性的影像傳遞觀點。

基金會期盼藉由不同的教師工作坊,能夠成為一線教師發展影像教育課程的後盾。「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」將繼續開發經典與當代影片的相關教材,提供與影像對話的多重想像,同時發展多元的工作坊讓老師彼此腦力激盪,從中找到課程靈感,及共同努力的教師夥伴,讓不同區域、社群的學生都能領略電影帶給人類的美學感受。

延伸閱讀|

● 集結電影賞析文章及電影製作教學的線上資料庫,請見發聲電影學校
● 影像教育相關教師研習及更多教學資源,請參考台灣電影研究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