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手攜小手】影像教育學習與實踐 (五)

「實驗」電影的無限可能

講師:吳俊輝老師
電影的類型眾多,可依照不同風格、主題、觀眾作分類。電影院上映的電影,按照風格分類,較常見的有動作片、喜劇片、紀錄片、恐怖片、劇情片等等,實驗片的占比較少。實驗片有別傳統電影中,連續而完整的戲劇結構,使用「跨領域」和「跨媒材」的形式,透過複製、質變、重複、不同的放映規格等手法,打破觀眾對於電影的想像,用高於一般的放映規格(一秒24格),挑戰人眼視覺的極限。

圖1 電影《驚魂記》

俊輝老師分享其創作的實驗電影《洗澡狂》,素材來自「懸疑電影大師-希區考克」經典名作《驚魂記》女角在洗澡被謀殺的片段。以別於以往看電影的經驗,看著熟悉的片段,像是跳針一樣不斷地重複,一開始覺得有趣,但是眼睛漸漸開始感到疲勞與不適,再過一陣子,心中小小開始不耐煩,還要重複多久啦?影片播放結束,俊輝老師分享了其創作的概念,並拿出製作影片時使用的照片和紀錄。照片整整厚厚一大疊!每一張照片都被編號並擺放整齊,看到這些創作素材,深深佩服實驗片的創新與高度的耐心和細心!

圖2 《洗澡狂》製作照片


自己的故事 自己拍

實驗電影的取材非常多樣,可以是來自於電影、生活日常、自然景色、網路照片等等。課堂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兩個作品,分別來自南韓與台灣。

圖3 《10 Years Self-Portrait》(You, Zie Sook,2010)

南韓作品《10 Years Self-Portrait》(You, Zie Sook,2010),這位女生她每天早上起床,就為自己拍一張自拍照,維持了10年,共計3650張照片,按照時間序排列,最後完成了這部作品。照片轉換非常快,沒有辦法好好仔細地端詳10年的變化,但10年的恆心,足已打動人心!
圖4 《Suker’s Love》(趙中慧,2008)

台灣作品《Suker’s Love》(趙中慧,2008),是翻拍了家庭照片,從孩子的觀點看父母親年少時到結婚成家,照片的翻拍代表著影像數位化,也象徵了世代的變化,透過影片的分享,可以看見兩個世代雖然不同卻也是緊密的相依。

課後,老師鼓勵大家不妨試試隨手紀錄生活的小感動、意外的發現與美好的時刻,除了在網路社群分享之餘,亦可再進一步將照片製作成小短片,以不同的角度與方式,再次好好看看、整理自己與體會周遭的人事物!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導演!

富邦講堂《大手攜小手 》ing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