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手攜小手】影像教育學習與實踐 (三)

卡通都是普遍級?

課程講師:王亞維老師
亞維老師首先介紹「電視電影分級」和法律規定,讓同學們從道德面、倫理面切入,討論適合兒童看的題材與內容。老師特別提醒,不是所有「卡通」都適合兒童觀賞,可愛的小黃人《小小兵》因為推崇壞蛋,部分內容涉及偷、拐、騙等問題,因此被分類在「保護級」,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,六歲以上十二歲未滿之兒童需父母、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。

圖1 電影【小小兵】核可級數為【保護級】,圖片來源:環球影片粉絲專頁

另一個討論的分級話題,以卡通《航海王》的蛇姬,和紀錄片《非洲加納婦女》做範例。蛇姬的穿著,布料極少,而非洲加納的母親則是有裸露乳房的畫面,《航海王》被設為「保護級」,那這部紀錄片是否也不適合給兒童觀賞?

圖2 非洲加納村民 和《航海王》蛇姬對照圖

課堂的討論大致可分為兩個角度,有同學認為不適合,有的同學認為是可以的​。最後,亞維老師和大家分享,非洲加納的母親傳遞的是當地文化傳統、哺育後代,和分級制度避免影片過於「突顯性徵」不同,因此是可以給兒童觀賞的。


把一個世界帶向全世界

電影的起源,可追朔至法國-盧米埃兄弟(Lumiere Brother),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播放的《火車進站》。觀眾們第一次看到會動的影像,當影片中火車向他們駛近時,嚇得跑離座位。

圖3 盧米埃兄弟

圖4 電影《火車進站》

早期的電影是從紀錄生活的點滴開始,有工人下班、餵食小寶寶、花園澆花等場景,1896年,盧米埃公司的攝影放映師,從歐洲乘船到美洲、亞洲的大城市放映並販售攝影機,透過影片的放映,原本身處世界各地、沒有交集的人們,開始認識並接觸了不同的文化。


眼見,真的為憑?

《北方的南奴克 Nanook of the North》出版於1922年,由Robert Flaherty費時18個月,於北極圈拍攝愛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。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,扁扁窄窄的一艘小船,居然可以塞的下兩個大人、三個小孩和一隻小狗,愛斯基摩人的生存智慧,真是超乎想像!

圖5 一艘船載有家人、寵物、生活用具, 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北方的南奴克 Nanook of the North》

紀錄片看似透過鏡頭,紀錄每個畫面,但是否就一定真實?亞維老師分享,紀錄片就是一個「偏見」的影片,會因著導演的價值觀、想法、目的,選擇拍攝的畫面。例如:紀錄片拍攝的年代,愛斯基摩人打獵的方式已經由魚叉進步至獵槍,畫面是南努克模仿祖父輩的生活方式;獵海象的畫面實際是被設定好的「演出」;南努克實際上有兩位妻子,但因為在信仰價值上的差異,這部份並未呈現在影片中。

圖6 南奴克打獵,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北方的南奴克 Nanook of the North》

雖然紀錄片極為偏見的影片,但在社會變遷與人類發展上,依然有著有重要的地位。因為先「紀錄」了看得見與聽得見的「證據」,這些「材料」才能再幫助人們去實踐對社會的關懷、批判與反思。

富邦講堂《大手攜小手 》ing ~